长篇完结(啊,原来你俩是被包养的啊...)(1 / 2)

重生1997 桃花露 8892 字 3个月前

过两天是大姐高彩玲和罗智刚的婚礼。两家谈得很好, 彩礼和嫁妆也谈妥没有什么矛盾,亲朋们也都收到消息会过去吃喜酒。

三位老人家则提前两天就被二哥接回去,因为不是休息天林妍三个到时候晌午回家吃喜宴即可。

为这事儿请一天假, 荆世宏不但不答应, 还会进行非必要语言攻击,之前有个同学说哥哥结婚要请假, 他就说等你结婚时候再请吧。

晚上三位老人家不在, 晚饭他们自己张罗。

原本林妍的意思不如在学校订餐,对付两顿也无妨,明天大姐结完婚, 顶多后天二哥就送姥娘他们回来的。

韩慕阳和三宝不乐意, 韩慕阳再也不想吃食堂的饭菜。

三宝“我做饭”

他的菜谱可没白研究, 现在上课走神开小差都是研究怎么做菜,什么好吃呢。

就傍晚大课间他们三个回家, 林妍负责把馒头热好,三宝和韩慕阳俩负责做菜。

小水缸里养着几条二哥送来的鱼, 都是水库里砸冰下网捞上来的, 有花白鲢、鲫鱼、鲤鱼、草鱼,一样送来两条。

除了鲫鱼小点, 其他的每条都三四斤, 那草鱼都有五六斤的样子。

三宝今天在学校里已经想好几种草鱼的吃法。

他不会杀鱼, 这个由韩慕阳来完成。

其实韩慕阳也不会,但是他见别人杀过,自己只需要按步骤操作即可。

林妍看他对着那条草鱼左看右看,好看的眉毛都皱起来, 就问“你行不行呀,要不还是我来吧。”

韩慕阳瞥了她一眼, “行不行都让你说了。我们生物课可是解剖过青蛙的,你做过吗”

林妍摇头“您请。”

她当然也不会杀鱼但是她也不信韩慕阳会兴许跟电视上演的一样,学霸做饭会炸厨房呢。

事实证明人家韩慕阳的确是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学霸,并没有出现林妍期待中的电视剧高智商低生活能力的学霸出糗桥段。

他把鱼处理干净,然后按照三宝的要求把鱼头剖开,再把鱼身子剖成两半。

三宝原本想简单点,直接改花刀红烧即可,哪里知道韩慕阳刀功不错,就试着让他帮忙把鱼剖开,现在韩慕阳做到了,他又想片鱼片。

韩慕阳回忆之前饭店见过的场景,“我试试。”

林妍有点紧张,赶紧帮他拿干净的抹布垫着,提醒他千万别割着手,太危险

韩慕阳看她瞪着一双水灵灵的眸子紧张害怕的样子,也不舍得吓唬她,笑道“很多人割着手是因为握刀姿势不对,虚软无力,刀刃随意滑动就容易割伤手。”

他示范了一下正确握刀的姿势,又把鱼片放在砧板上演示,“刀刃要贴着手指往下用力,或者往外片,怎么都不会伤着手指的。最忌讳用手指摁又摁不住,一打滑就容易切手。”

林妍看他理论倒是说得好听,就不知道操作如何。

韩慕阳下刀,不紧不慢地把鱼肉一片片完整地片下来。

第一半片完他的动作已经熟练不少。

第二半鱼肉就片得相当轻松,刀功潇洒娴熟,看着像个熟练的配菜工。

林妍夸道“真不错。”

三宝也很羡慕“阳阳真是学什么像什么。”

韩慕阳“那没有,我演不了戏当不了演员。”

之前初中的时候音乐老师组织国庆节目,那是一个舞台剧,同学们分角色表演,结果他演什么都是他自己。老师很无奈,最后让他演一个雪人。

最后因为他太帅,影响同学们表演,老师又让他演一棵树,给他套上头套,插上枝丫,笔挺地站在那里。

别提有多惨。

片好鱼肉,三宝已经调好配料腌渍起来,等待的时候他开始炒底料,先炒几片五花肉,煸出油脂,然后炸花椒、八角,加上辣椒酱、豆瓣酱、葱姜蒜等,再把黄豆芽放进去翻炒,然后添水烧开,把鱼头鱼尾和骨头放进去熬汤。

等汤熬得浓郁喷香的时候,再开锅把里面的料捞出来堆在盆地,把腌好的鱼肉片倒进去烧熟。

草鱼片容易碎,鱼肉片被开水一煮就熟,所以不能滚太久,赶紧捞出来均匀的铺在盆里,把汤浇进去再撒上葱花和香菜。

自己家就不用再额外炸辣椒油泼在上面,免得过于油腻。

林妍尝了尝,猪肉脂肪被煮进汤里,然后浸润到鱼肉里面,就格外香浓。她夸道“三宝手艺真不错,麻辣鲜香,比单纯红烧草鱼好吃很多。”

三宝又看韩慕阳。

韩慕阳“好吃真的很好吃我片的鱼片也不错。”

三个人正吃着呢,外面传来李玉的声音,“妍妍,你们是不是没饭卧槽,你们吃什么这么香”

李玉听三宝说堂姐要结婚,老人们都回家准备婚礼,这两天他们三个自己吃饭,他原以为林妍他们会随便对付一下,毕竟上学就挺累哪里有精力做饭

他和李科今儿出去办事回来的时候买了三斤烧肉,打算找林妍他们一起吃,结果一进门就闻到喷香的味道。

简直了

三宝就拿筷子给他们,示意他们坐下一起吃。

原本林妍还觉得吃不完,结果加上李玉和李科,直接连鱼头鱼尾鱼骨头都吃得干干净净。

李科揉着肚子,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真香,比后头那家饭店做的好吃。”

三宝高兴得很,“那我以后做饭再叫你们。”

李玉和李科惊讶地瞅着他,异口同声“你做的”

三宝骄傲道“对”

李科猛得拍了三宝一巴掌,“我靠,三宝你牛啊,你多学学将来开个饭店吧。”

三宝被他一巴掌拍得差点一头扎在盆里,忙坐正,“咳咳咳,等我高考以后再说。”

万一自己考上大学就去读大学,要是考不上再去上个什么厨师技校之类的学学。

以前除了考大学他从不做二想,现在觉得如果真的考不上也没什么害怕的,也不需要回家种地,开个小饭店也不错。

林妍对李玉和李科道“你俩洗碗刷盆。”

第二天晌午韩慕阳骑摩托带着林妍和三宝回大舅家参加婚礼。

还不等到家门口,就听见院子里的高音喇叭在放喜庆音乐,“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也不知道是音响效果还是有人敲锣打鼓的,反正听着锣鼓喧天的,非常热闹。

恰好罗智刚带着罗智辉等伴郎们来接新娘,一通既定程序的刁难以后新郎抱起新娘,乐得合不拢嘴地往外走。

迎亲的交通工具从古代的花轿到后来马车、驴、自行车、独轮车到现在三轮车、那是非常具有时代特色。

罗智刚一行人开了好几辆三轮车,装上大姐的嫁妆,一起开回罗家村。

罗智辉看到林妍三个,喊道“你们干嘛来这里,不是应该去我哥家喝喜酒吗”

林妍“我们家也摆酒,我们又不去送亲,干嘛去你们家喝呀。”

结婚这天女方家也摆酒,宴请自家亲朋,只有送亲的男女才会去男方家,亲爹娘都不去呢。

虽然林妍几个去罗智刚家也没什么,不过林妍对去罗家喝酒没兴趣,他家想也知道肯定热闹得很,闹哄哄的也没空搭理他们,不如来大舅家。

现在女方出嫁也不用盖红盖头,但是大姐还围着一条红色的真丝纱巾,朦朦胧胧地遮着她化妆过的脸,幸福又甜蜜。

真丝纱巾是林妍送的,还送了罗智刚一条领带。

大姐也给林妍几个送了礼物,按照习俗就是红袜子之类的。

目送他们离去,林妍几个就去吃饭。

大舅妈和姥娘正抹眼泪呢,林母和大姨正劝她们。

大姨笑道“我们家闺女早嫁出去,这会儿彩玲也嫁出去,以后就轮到他三姑家的。”

林母“我们家急不着。读大学起码四年,就算不考研究生也得工作两年再说。”

大姨就瞅了一眼林妍,“那可保不准。说不定高中一毕业就结婚呢。”

林妍跟长辈问好就没过去掺和,拉着韩慕阳和三宝去吃饭。

韩慕阳小声问她,“你高中毕业跟谁结婚”

林妍“你找打。”

韩慕阳低笑,“也没什么不好,唐诗不说么,洞房花烛夜金榜”

林妍打了他一下,“韩慕阳我发现你越来越皮了。”

以前整天酷酷的不爱搭理人,现在小嘴叭叭的也挺讨打。

韩慕阳“这不是长大了嘛。”

正说话呢,大舅妈娘家一个侄女过来,看到韩慕阳立刻露出惊艳的表情,也不害羞,就那么直白地凑过来道“你好帅啊我能和你交个朋友吗”

韩慕阳抿嘴,露出不耐烦的神情,冷淡道“不能。”

侄女嘟嘴,“你怎么这么不客气啊,大家都是亲戚,我是看你长得好看。”

韩慕阳却不理她,只管和林妍、三宝说话。

侄女就去找她爹告状。

吃过饭林妍去和大舅大舅妈告辞,顺便说一声让二哥明天送姥娘他们过去。

大舅妈就悄悄推了大舅一下,让他说话。

大舅犹豫一下不知道怎么说。

大舅妈就道“妍妍,天暖和起来,这就要耕地种棉花。你姥娘姥爷先不过去,在家里帮忙做几天饭,等不忙了再过去啊。”林妍微微蹙眉,她忘记这个,原本以为自己租房子就能把姥娘姥爷接出去。他们都一把年纪,她不想让他们在家里操劳。

说是在家里做饭,可哪一次姥爷都是跟着下地的,晚上回来累得老骨头散架一样疼,可他还不能说。老人家自然是尽可能多帮孩子干活,让孩子们轻松一些。

可一把年纪,做到什么时候是头儿

林爷爷和林奶奶比姥娘姥爷年轻十几岁,他们早就不下地,都是麦收、掰玉米的时候在场里帮一下忙,也不会去各家帮忙做饭什么的。

林妍觉得姥娘姥爷也该享福了。

不等林妍说话呢,林母道“妍妍,你回去给你爹打电话,让他也赶紧回家,咱家也得种棉花了。好歹现在外面人开拖拉机进村给耕地,不用自己耕地了,要不还麻烦呢。”

林妍小时候还是自己家用牲口耕地,一忙就是好长时间,现在都是拖拉机耕地,有联合收割机割麦子,轻快了很多,也就是秋收玉米什么的还得自己手掰、刨玉米秸,暂时没有机器专门收。

林妍“让我爹请假他一个月五百多块钱,回家种棉花,这棉花能赚多少钱”

林母“管他多少钱,那也是地里的活儿,不能耽误。”

他们常年种地劳作习惯了,地里的活儿大过天,什么事儿都得给农忙让路,所以哪怕结婚都得放在农闲时间。

林妍也能理解,以往老百姓都是地里刨食儿,地里不出产粮食,一家子就要挨饿,养成他们农活第一的习惯。

可现在不一样啦,林父在铺子里一个月五百,如今他也越来越认真,不再出错,也是可以拿到550甚至更多的。

让他丢下铺子回家,那可就得不偿失。

等以后大家都在城里工作,父母们的观念转变,又觉得工作最重要,哪怕家里有事儿也不让孩子请假耽误工作、

现在还是老观念呢。

林妍“正好我大舅二舅都在,要不我们好好地算算种棉花能赚多少钱”

不用林妍算,大舅和二舅就开始数算,“这耕地一亩地得十几块,施肥加种子又得三十。等出了苗得锄地,大一点就得拿叉子,打农药,拿顶心,还得追复合肥。夏天虫子多的时候,那是天天都得打药,要不就把花蕾咬一地。拾棉花的时候又得天天忙活,一直忙到中秋节以后才拔棉花柴。”

一个劳力一年被拴在地里。

“要说赚多少钱,刨除本钱,其实也赚不到多少。”

大姨“你们别忘了,这可是有皮棉任务的,都在农业税里呢,不种到时候扣你钱。”

林妍“我听说这两年市里正在研究取消农户棉花种植计划,以后就不强制种。”

前世她对这个有挺深刻的印象,因为往年都种棉花,只要种她就得下地帮忙。今年大家还种了棉花,结果汛期雨水大,很多棉花都烂在地里,后来大减产。政府直接取消了当地的皮棉任务,以后本县都不用再强制种棉花。

再后来农村连农业税也取消掉,农民就更轻松,最后种地还有补贴,结果大家都不爱种,纷纷跑城里去打工呢。

大家都很好奇,纷纷问是不是真的。

韩慕阳“是真的。”

其实听收音机、看电视新闻也时常能听见类似的话题,有些地方已经陆续取消,那本市本县肯定也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