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晴气得够呛, 又忍不住自怨自艾一番,林苏叶却爽得很,丝毫没有被败坏好心情。
买完毛线和雪花膏,林苏叶又买了几根红头绳, 还买了几个老太太兜发髻的小网兜, 拿回去给薛老婆子, 她还能送人。
这些东西都不贵, 也花不了多少钱。
护士长给莎莎买了一块红纱巾,能扎头花能围脖子, 这是城里孩子的时髦装备。
尽管林苏叶说自己有她还是非送不可。
时间差不多,林苏叶和小姑就跟着护士长回医院。
如果不是霍主任拦着,护士长能把医院一个小型号的骨头架子模型送给林苏叶拿回去给莎莎, 因为当时莎莎跟她玩的时候真的什么都不怕, 而且一学就会。
她又把两张人体挂图卷吧卷吧送给林苏叶,“拿回去贴着,见天瞅瞅, 也知道该保护什么内脏。”
林苏叶“”
那一图的器官,看着都有点惊悚,不过既然护士长送那就拿着, 回家既可以学识字还能学人体结构呢。
甭管吓不吓人,它也是幅画啊。
一般人花钱都买不来呢。
护士长听林苏叶说小姑力气大,又给收拾几个打点滴的药瓶子,这是熟玻璃的装开水不会炸裂, 冬天可以暖被窝, 是城里很多人家的标配。
她还收拾几个没有针头的针管,送给莎莎当玩具,好大夫就得从小培养兴趣。
林苏叶也不知道她为啥送这些, 既然送就拿着吧,乡下也没什么玩具。就不知道谁会遭殃,被莎莎整天逮着打针玩儿了。
护士长还翻腾柜子找出两块自己的牛角刮痧板,也让林苏叶拿回去,说哪里不舒服就刮刮痧。
嗯,她还给林苏叶收拾一个小急救箱,里面有纱布、紫药水、酒精棉之类的,还有常见的头疼脑热的药。
林苏叶“这个我们付钱。”
这个还真有用,小岭那调皮劲儿,整天磕着碰着的,家里需要备着药水儿。
护士长“不用,不用,这是我们下乡宣传的东西,都不花钱的。”
给谁宣传不是宣传
霍主任瞧着就笑“小林啊,回去好好培养莎莎,长大了让她早点来省城医学院读书,给我当学生。”
他现在是省城医学院的教授,只可惜好好的医科大学这会儿没有正儿八经的学生,都是举荐来的工农兵学员,没有点基础怎么能当大夫呢,眼瞅着国内的大夫都要青黄不接了。
哎,愁人。
赤脚大夫和专业大夫那是天差地远的,尤其拿手术刀的,只能从基础开始培养,工农兵学员几乎没有可以胜任的。
林苏叶有点懵,莎莎才多大啊,霍主任他们就这样,这是后继无人,还是莎莎展露了她惊人的手术刀天赋
她也没看出来啊。
难道手术台上需要一个“刀刀,缝缝,疼疼”的外科小大夫
这是来搞笑的吧,是为了给霍主任和段大夫他们解闷的吧
看看时间,她们回家还能赶上吃晚饭呢,林苏叶和小姑就告辞。
霍主任已经打发小护士从食堂买了一兜大包子回来,全是肉馅儿的
他笑道“回去给家里改善伙食。”
他们都知道乡下口粮紧张,虽然农民种麦子,可农民一年到头吃不上两顿白面馒头和包子,顶多过年过大节的时候改善一下。
省城重点单位,伙食总归好得多。
林苏叶推辞不掉,只能连声道谢,寻思着回头可得给薛明翊写信好好夸夸霍主任和劳护士长,还寻思到时候给人家弄点什么回礼。
要不就腌上坛子咸鸭蛋送过来
大姑姐他们村有一大片水泊子,养鸭养鹅,到时候悄悄买些来让婆婆腌起来。
她们挎着个包来的省医院,回去却拎了几个兜子。
好在小姑力气大,只要工具够结实她就没问题。
只是坐车的时候又被围观了。
林苏叶和小姑虽然衣着朴素,可两人外形打眼啊。
林苏叶身材窈窕,皮肤雪白细腻,五官精致清丽,小姑个子瘦高,给人第一印象就是飒爽英姿,只要见过基本就会过目不忘。
空手来,满载归,怎么能不打眼
售票员忍不住和她们打招呼,问是不是来走亲戚的。
这亲戚家估计是当官的,看给这么些好东西,又是毛线又是大包子的,真是馋人
林苏叶笑着应付几句,却也不细说,大家更觉得她这亲戚来头不小。
两人在石门县换车,正好遇到下班的杨翠花。
杨翠花拎着一个口袋,看到林苏叶很是高兴,大嗓门吆喝“嫂子明春”
林苏叶忙示意她小点声,三人上车会合。
杨翠花看着她们那堆东西直咋舌。
林苏叶就说去省城一趟,没解释去干啥。
杨翠花有分寸,自然也不瞎打听,她献宝一样对林苏叶道“瞧,我给你带了什么”
林苏叶往口袋里看了一眼,竟然都是些白线手套
她惊喜道“这么多呢”
因为毛线紧缺,先是城里流行手套拆线织毛衣,后来县城也学起来,乡下现在还没学上,会织毛衣的人太少。
林苏叶之前让杨翠花帮忙买,但是数量很少,到现在攒了也没有三双。
今儿这一袋子怕不是得二十几双
这样就可以拆开拼粗线也给小姑织毛衣啦。
真是发了
杨翠花真是好姐妹儿
她一高兴就笑得眉眼弯弯,脸颊晕红,美得让人目眩。
杨翠花都看呆了
小姑咳嗽一声,提醒杨翠花适可而止。
杨翠花不好意思起来,妈呀,看女人看直了眼,自己也是没谁了。
等客车抵达大杨湾,她们一起下车。
这已经傍晚,有小姑拎东西杨翠花也不用送过去。
她道“过两天有人做衣服,我晚上去找你哈。”
林苏叶“行,尺寸你量好,千万别错了啊。”
林苏叶已经教过杨翠花,什么尺寸必须要量对,什么适合紧一点,什么适合松一点,要是错了做的衣服差别很大。
杨翠花“我办事,你放心。”
林苏叶看时候不早,先让小姑给顾知青送几个包子,然后她们回薛家屯。
刚进村,却碰上推着木制独轮车的刘贺岩。
林苏叶惊讶道“刘贺岩”
刘贺岩正推着小车要离开呢,见状忙停下,和她们招呼一声,解释道“冬天农闲,我就推着车挨公社走,一冬天基本能走一遍。”
这两天他都在大杨湾这边转悠,卖点针头线脑、蛤蜊油等小东西。
林苏叶叮嘱他道“你可小心点,有些大队会抓。”
刘贺岩见她关心自己,笑道“哪个大队什么情况,我门清呢。”
他看小姑拎着那么多东西,惊讶地挑挑眉,“薛明春同志好大的力气。”
小姑一直盯着他呢,“应该比你大点。”
刘贺岩“”
林苏叶“这么晚了,你回家来不及吧,有地方住吗”
刘贺岩心咕咚一跳,虽然知道不可能却还是忍不住想歪一下,他道“就走到哪里算哪里,找个村投宿也行,找人家的场屋子待一宿也行。”
林苏叶想着林成才说有些村的混子专门劫道儿,这么晚他走夜路肯定不安全,便道“我们老三自己住一个屋,你去他家吧。”
她就把薛大哥家的位置告诉他,第几排第几个门就是,让他直接上门,就说是她娘家村的,薛老三会招待的。
刘贺岩听得十分感激,连声道谢,说实话他自己走夜路的确有风险,毕竟一个人精力总有不济的时候。
林苏叶也不和他一起走,就让他自己推着车过去,她和小姑直接回家。
一到家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孩子们叽里呱啦的声音。
大冬天一般都关着门窗,声音这么大看来是小岭凑够学习班儿了。
林苏叶和小姑进屋,就发现大嫂家小娣、三娣,还有大奶奶家六岁的小孙女绿柳也在呢。
她们都坐得规规矩矩地听小岭讲课,跟着他朗读背诵。
看见林苏叶和小姑回来,学习班下课休息。
薛老婆子“时候不早了,放学吧。”
她让三娣领着俩妹妹,顺道给大奶奶家的送回去。
林苏叶拿了护士长给的鸡蛋糕,一个孩子发一个,她笑道“没的多,只能给你们,不能多拿回去分其他人了。”
绿柳拿到鸡蛋糕自己立刻吃掉。
小娣看她吃,也要往嘴里塞,却被三娣制止了。
三娣“回家再吃吧。”
她领着俩妹妹离开,先把绿柳送回家,然后带着小娣回自己家。
路上小娣开始抹泪,抽抽搭搭的,“三姐,我也要吃。”
她和绿柳一样大,都是6岁,不明白凭啥绿柳可以吃,自己不能吃。
三娣“那大姐二姐捞不着吃啦,回家我们分一下。”
小娣瘪着嘴,却也同意了。
她们回家,发现院子里停着一辆独轮车,三叔家好像来客人了
刘贺岩因为是林家屯的人,受到薛大哥和大嫂的招待,给他倒碗热水,端一碟子咸菜泡他自己带的窝头吃。
薛老三在二房和老娘吃的晚饭,这会儿就蹲在凳子上问刘贺岩是干啥的,赚钱不。
刘贺岩一一回答,当然他把赚钱数目往少里说的。
薛老三“听着还挺赚钱呢。”
对于乡下人来说,除非年底结算工分分红,一年到头也就鸡蛋能换几分钱,要想看到现钱着实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