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 74 章(2 / 2)

她比一般人都要忙,身兼数职,但拿的是一份工资。

为了补偿她,几个厂子的员工福利她都有,就是说,她可以同时拿三份。

像豆制品啊,糖啊,酱油啊,都不用买。

杨柳没有拒绝,儿女们有这一份心就很好。

除了平时开销,给老宁那边寄东西,其实花不了多少钱。

她将钱存起来,留着给儿女们婚嫁用,小嫣过完年就十八的大姑娘了,给她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让她在婆家风风光光的。

“小嫣,你跟严凛同志怎么样了要不,带来给我见见”

宁嫣一点都不着急,“过完年再说吧,我们现在都很忙。”

宁三撇了撇小嘴,“妈,大姐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你就不要拖她后腿。”

“对呀,干吗急着嫁人呀。”宁四也不怎么乐意,那个哥哥凶凶的,不好。

拖后腿杨柳有点懵逼,她没干什么呀。“小嫣快十八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宁二最不喜欢听这些,“这都什么年代了,妈,你就不要瞎操心,大姐是顶绝聪明的人,心里有数。”

杨柳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这群破孩子。

时光飞逝,糖厂的发展很平稳,生产多少就能卖掉多少,还供不应求。

除了军队各单位消耗的,还能借助勤丰大队原有的销售渠道,卖到脱销。

宁嫣除了安排继续种甜高粱,还绞尽脑汁解决原材料的问题。

按理说,甘蔗是最好的原材料,但生长在南方热带地区,但运到北方的费用太高,成本上去了,实在不划算。

她想了个办法,让属下去附近找盐碱地,通常这种都种不了粮食,只能荒废。

找到后就谈合作,他们愿意教导别人怎么种甜菜和甜高粱,还种子,出产后卖给他们糖厂。

本来就是废地,如果能种点东西提高收入,谁不愿意呀求都求不到的好事。

就这样跟附近村民签了合同,宁嫣从种地的军嫂中挑出一批,冠以技术员的名号,去指导那些人怎么种植。

她承诺,谁教的好,年底有丰厚的奖金,根据业绩来。

大家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踊跃参加。

严凛一天训练下来,浑身疲惫,但一摸上电话立马精神抖擞。

他在电话里跟宁嫣聊了几分钟,才依依不舍的挂断电话。

每天都想跟她说说话,否则睡不着。

他是单身汉,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吃,拿着碗打了一份饭,随意挑了一个位置坐下来吃饭。

冯浩看到他,立马跑了过来,“严副团长,你对象真是了不得。”

严凛挟了一块鱼肉,抬眸看他,“怎么了”

冯浩笑的开心极了,“180人都有了去处,大家今年能过个好年,这全是宁嫣同志的功劳。”

最起码,过年时有钱做件棉衣,舍得割一斤肉。

这才多久啊,宁嫣就将难题解决了。

“挺好。”严凛神色淡淡的。

冯浩昨天特意去调查了一下,走访了各个家庭,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些许的提高。

像老张家,几个孩子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只能轮流出门,现在嘛,添了几件新衣服。

像老林家,平时天天吃红薯,月底还得借粮,昨晚看到他们吃三合面馒头了。

看到这些,他格外的高兴。“不过,有人对她有点怨言呀。”

严凛眉头一皱,“怎么回事”

冯浩哈哈大笑,“以前是嫌妻子天天待在家里无事生非,就知道跟邻居吵架,现在嘛,整天不着家,比他们还忙。”

军嫂们个个风风火火,为了赚钱大业忙着呢。

严凛挑了挑眉,“那他们是想回到过去我可以跟宁嫣说一声。”

冯浩做了个求饶的动作,“开玩笑的,其实大家心里特别高兴,想请宁嫣同志跟我们一起过新年,当面谢谢她。”

严凛心里一动,“我要问问她。”

“应该的。”冯浩是亲眼看着宁嫣一步步走过来的,很是佩服。“听说她那糖厂忙的不行,有意扩大生产车间”

严凛每天都跟宁嫣通话,偶尔休假就约着出去玩,对她工作上的事情有所了解。

“就算要扩大,也得等明年了。”

“那是不是又能解决一批了”冯浩有些惊喜,“像陈大叔王大娘这些人种种地还是行的,像老林家的大闺女也不读书了,待在家里也不是事呀”

那些是军嫂,军人的配偶优先考虑,而这些是军属,军人的父母,年纪也不是很大,五六十岁的还能干活的。

十五六岁的孩子不读书,能干什么

他巴拉巴拉说个不停,严凛揉了揉眉心,好吵,“你让我安静的吃顿饭吧。”

冯浩乐呵呵的道,“那就全拜托你了,你长的这么好看,你行的。”

严凛什么玩意,当他是小白脸

刚吃完饭,他就听到一声,“严副团长,您的电话。”

严凛匆匆走进办公室,接起电话,“我是严凛,哪位”

电话里传来熟悉的声音,他的脸色渐渐沉了下去,“我知道了。”

天气说冷就冷,气温骤降,大家纷纷穿上了新棉衣,相互调侃着对方的衣服没有自己的好看。

想想去年,穿的都是结块的旧棉衣,冻的嘴唇发紫,都不敢出门。

杨柳当家,这些琐碎的事她最有经验,给一家五口人都做了新棉衣,还给丈夫寄去了保暖物品和食物。

宁四一大早就穿着新棉衣出门找小伙伴们玩了,嗯,应该是显摆吹嘘一下新衣服。

宁嫣一早就去了糖厂,中饭回家吃,宁三已经炒好了一锅什锦炒饭,一进门就闻到香喷喷的食物。

“大姐,妈还没有回来,小弟和二哥在实验屋呢,你先吃。”

她还在公社上中学,只上半天课,明年就可以转回大队新建的中学。

大家都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很是重视,小学推倒重建,还申请了办中学。

村里的孩子只要读到中学毕业,就能进入大队办的厂。

这话一传出去,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是铆足了劲。

宁嫣洗了手端起碗秘筷,炒饭颗颗晶莹饱满,不粘在一起,豌豆大白菜胡萝卜,再加上咸肉粒,色香味俱全。

宁三也坐在对面捧着饭碗吃,“对了,大堂伯去实验屋看了看蔬菜,问,有没有菠菜种子,我给了他一包。”

她和宁二每天下午都泡在实验屋,种种地,做做实验,记录一下实验进展。

“我知道了。”宁嫣本来想搭上暖棚,扣地膜,但造价有点高。

她就想着,能不能搞沼气四位一体模式,一头养猪一头种反季节蔬菜。

但,大队没地了

现在只有种粮食的田地不能动,其他都用来建厂建房子。

所以,只能在实验屋种满了蔬菜,还搞了几层的架子,高低错落的种菜,尽可能的多种些。

自家的院子也种满了菜,品种很多,有些是南方的蔬菜也被移过来试种。

先缓缓,让她想个法子。

“小辉。”隔壁传来一声尖叫,把宁三吓了一跳,“这好像是大伯母的声音。”

姐妹俩不约而同的放下碗筷往外跑。

“大伯母,怎么了”

大伯母一把抓住她们的手,神色焦急,“你们看到我家小辉了吗”

小辉是她唯一的孙子,可宝贝了,平时都是她在带。

宁三和宁嫣相视一眼,都有些错愕,“小辉没有啊,他不在家里”

大伯母急的满头大汗,“我做饭时他一个人在院子里玩,谁知等我做完饭,院门打开了,小辉不见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