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很丰厚,铁锅炖鱼,锅包肉,地三鲜,酸菜粉条白肉,红烧肉,酱焖猪蹄,炸丸子,饺子,八宝饭,满桌子热气腾腾的菜。
大家吃的满嘴是油,筷子下的飞快。
不管是宁春华一家子,还是杨柳一家,都没有吃过这么丰盛的年夜饭。
宁嫣每一样都尝了尝,尤其爱吃酱焖猪蹄,炖的酥酥烂烂,很是入味,弹弹又有嚼劲。
张淑芳见她爱吃,高兴的不得了,连连给她挟菜,让她多吃点。
“这菜啊,都是你想办法换来的,你是最大的功臣。”
交换物资这一招太妙了,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有。
以前买布都要布票,现在嘛,跟布厂换,能保障每一家都有新衣服穿。
跟宰猪场换肉吃,跟鞋厂换鞋,跟食品厂换吃食,跟粮店换粮,跟供销社换生活用品,实在是太方便了。
公对公对接,也不会落下话柄,完美。
员工领工资时可以自选,要换什么都行。
宁嫣筷子一放,拿出准备好的礼物,“大堂伯,大伯母,我给大家带的新年礼物。”
宁春华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你这孩子客气什么,又不是外人。”
“我也不好吃白食呀。”宁嫣特意找供销社邵经理搞了几条混纺围巾,“每人都有,男的黑色,女的灰色。”
除了黑蓝灰,也没有别的颜色,但挺暖和的。
大家收到礼物爱不释手,这算是奢侈品了,谁舍得花这个钱
只有知青才会这么讲究。
宁二捧着黑色的围巾,惊喜万分,“我们也有”
“对,都有。”宁嫣手头有几个钱,就想对自己和身边的人好点。
李银娣也有份,乐的合不拢嘴,她在供销社看到过这一款围巾,要两块钱呢,当时就很喜欢,但怎么也舍不得买下,她买根红绳都要想半天呢。
宁春华心里挺高兴的,但还是说道,“这得花多少钱啊以后别这样了,这年头赚点钱不容易。”
“知道啦。”
宁春华看着懂事乖巧的侄女,满心的欣慰,“我们两家团团圆圆吃年夜饭,就缺你爸一
个人,要是他在,该有多好啊。”
杨柳和几个孩子的心情一下子低落起来。
张淑芳没好气的轻拍自家男人的胳膊,哪壶不开提哪壶,真是的。
大过年提什么糟心事啊。
“阿海兄弟吉人自有天相。”她主动换了一个话题,“孩子他爸,你不如想想怎么安排弟妹的工作,总不能让小嫣一个人养家吧,那也太辛苦了。”
小嫣还没有成家呢,在她眼里还是个孩子。
宁嫣知道她是一片好意,但看了看杨柳弱不惊风的样子,还是算了。
“我妈要养病,暂时还干了什么活。”
杨柳立马急了,“我可以的,我的病已经全好了,养家是我当妈的责任,你是大姐,帮衬一把已经足够了。”
不能因为长女太能干,就将责任都推到她身上。
都是人心肉长的,都会累,都会感到辛苦。
宁春华有些意外,他还以为这个弟妹没啥用,只会生病添麻烦。
他灵机一动,“这样吧,酱油的秘方是弟妹的,不如挂个研究员的职务,负责研发酱油,几个孩子就当帮手,怎么样“
张淑芳拍案叫好,“这个好,就在你们住的实验屋搞研究,没人打扰。”
杨柳的脸红了,不由自主的看向宁嫣,“这我不知道能不能”
秘方是宁嫣拿出来的,她哪会酿酱油。
宁嫣也没有酿过,但有了配方,有什么可愁的。
“能的,三个月为限,我们争取在三个月内研究出品质好的酱油,建厂后,我妈就顺理成章的负责品控。”
她妈性格太软,但她对工作非常负责,一丝不苟。
宁春华对杨柳不了解,但对宁嫣很有信心,有宁嫣在一边帮着,没道理搞不出酱油。
“三个月是不是太短了可以再延长些。”
宁嫣心思转了几转,分析了各种状况。
“够了,我三个弟弟妹妹年纪还小,领成人的工资不大妥当,不能服众。就照大队的规矩,未成年的孩子可以拿一半的工分,他们三个就拿一半的工资,福利不领,至于以后的事等酱油厂开出来再说,他们毕竟是学生,要
以学业为重。”
她心思缜密,短短一会儿功夫,已经做出决断。
宁春华心中叹服,“其实,秘方是你们家的,就算拿全额的工资也是应该的,村民们不敢说什么。”
“是不敢,不是不会。”宁嫣对人性有深刻的了解,“时间长了会有怨言,不如就将事情办的漂亮些。”
她说的很有道理,宁春华只能点头,“行吧,听你的。”
宁嫣挟了一筷子八宝饭,香甜的血糯米裹着豆沙馅,甜到心里去了。
一边的宁二小小声的问道,“大姐,成人工资是多少”
宁嫣微微一笑,“普通员工35,技术员和管理层是38,我拿的是38这一档,你们应该能拿18。”
宁家三兄妹的眼睛不约而同的亮了,他妈能拿38的,他们三个18,加起来有92。
啊啊啊,太好了。
他们做好了来农村吃苦受罪的准备,只要能一家人在一起就行,结果,是来享福的
他们在城里靠着杨柳的工资和编织活,一个月也就五十多,勉强能熬下去,但不可能吃饱。
如果杨柳忽然生病,或者额外的开销,那就得跟人借钱。
92块钱足够他们一家子开销,对了,房租还省下了,他们能养活自己啦。
意识到这一点,大家都笑开了花。
宁春华看在眼里,忍不住敲打几句,“你们有一个好大姐,前期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否则哪有这样的好事
人都有偏向的,同样是侄子侄女,但他就偏着宁嫣。
这些日子已经培养出感情了,在他们夫妻心里,宁嫣就是他们另一个女儿。
宁三心中俱是骄傲,“我们大姐确实很不了起,值得我们学习。”
来到这里,她才意识到大姐有多优秀。
她一来农村就站稳了脚跟,赢得了无数人的爱戴和真心的拥护。
她一手打造的豆腐作坊,改变了勤丰大队的现状,给村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她,不仅了不起,还伟大。
这一刻,宁三暗暗发誓,想成为大姐那样的人,想活成一道光,引领别人往前的光。
宁四也美滋滋的吹了一波彩虹屁,夸的天上有,
地下无。
宁家人还纷纷附和,全都是宁嫣吹。
李银娣看的嘴角直抽抽,觉得自己真心不容易,她是唯一清醒的人啊。
但她学乖了,这种时候不要扫兴,保持沉默就好。
宁二忽然问道,“大堂伯,建一个房子需要多少钱”
宁春华定定的打量他几眼,这孩子的长相跟宁瀚海最相似,不禁生出几分亲切感。
“小嫣说的要五个房间,要围墙的,一百多。”
这指的是材料钱,人工全靠村里人过来帮忙,只需要给他们吃饱就行。
宁二顿时兴奋起来,“那我们攒一攒,三四个月就能攒出来了。”
一想到能住进自己建的房子里,他就很开心。
他们自家的房子属于宁家的
杨柳也满心的欢喜,在城里的房子又小又破,还要付租金,还担心会被赶走。
她太渴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宁嫣张了张嘴,想说自己有钱,但考虑了一下,将话咽了回去。
一起攒钱建房子,一起参与进来,就有共同的归属感。
房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这样更有意义。
再说了,她一味的付出也不是什么好事,会助长宁家人的依赖心理。
“那行,一起攒钱。”
她一个月38块看着不多,其实没什么开销,早餐在作坊吃,就吃两顿,也不是大鱼大肉,村民们天天给她送蔬菜,所以一个月花费在十块钱左右。
每个月作坊有员工福利,发点自家做的豆制品,又省了一笔。
当然,前期为了安家配置了不少东西,花了点钱。
大伙儿一起吃了年夜饭,说说笑笑,关系拉近了很多。
等到九点多,宁嫣起身告辞,宁春华也没有强留他们,塞给他们一包红枣一包大白兔奶糖。
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回到实验屋,房间的灯亮着,听到动静,程海棠和芳姐探头看了过来。
“小嫣,帮你烧了几壶热水,你过来取点烧热的煤块吧。”
宁嫣应了一声,她房间和隔壁的坑是连着的,不需要另外烧坑,但杨柳母子几人住的南屋是新炕,需要自己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