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人啊(三更合一)(1 / 2)

带着城市穿七零 香酥栗 10630 字 3个月前

这个新年过的有滋有味, 但是过完年,那就忙碌起来了。

虽然这一次有部队的采购部门同行,可是徐莎还是给江枫带了不少钱, 她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买他们的, 咱们买咱们的,总归也能捡点漏。”

江枫点头, 是这么个道理。

不过因为部队那边也有人同行, 江枫这边就领了三个人。

江枫也叮嘱“我不在, 你尽量少从江海市往外拿东西, 自己一个人小心点。”

徐莎没忍住笑出来, 点头道“这个我当然知道的啊。”

他们两个啊, 那是互相关心的,你不放心我,我也不放心你。

江枫轻轻的摩挲徐莎的头发,说“你别不当一回事儿,咱们厂区人多,人多眼杂。”

平日里是他帮着遮掩,现在徐莎可没有旁人帮忙。

徐莎翘着嘴角, 说“就你会说, 我知道的啦倒是你啊,反正只要下雨你就会出现在江海市, 如果有什么好东西,可以在雨天倒腾进来。”

江枫点点她的鼻子, 说“你又糊涂了,下雨我也不可能进来的, 他们都是当兵的,警惕性和敏锐度都是有的, 我疯了吗”

徐莎一愣,感慨“你看我,做事情竟是不着调。”

江枫倒是摇头,说“没什么不着调的,谁不是慢慢成长。”

只要是人,哪儿有步步无遗漏没岔子的啊。

徐莎撒娇“我就知道你最会安慰我。”

她缠着江枫黏糊糊的腻歪“怎么办啊你还没走,我就开始想你了。”

江枫额头抵着她,说“我也想你啊。”

他说“你在这边可要好好的。”

“啪啪”拍门声响起,徐莎回头,就听到门口传来木木的声音,小家伙儿使劲儿拍门,叫“爸爸妈妈,是大宝宝呀。”

小家伙儿自从上了幼儿园,听到别的小朋友有时候会被叫“心肝宝”,就无师自通了这个称呼,现在张口大宝宝,闭口小宝宝。

哦。小宝宝是指弟弟水水。

虽然大宝宝和小宝宝分别跟了父母的姓氏,但是因为是双胞胎,一看就知道是两兄弟。

木木“爸爸妈妈”

徐莎转身开门,居高临下的看着小豆包,说“你干什么不是说爸爸妈妈在书房的时候不许敲门吗”

木木当然知道,小眼神儿飘呀飘,小小声“可是爸爸明天就走了。”

徐莎“那你想跟爸爸一起呀”

木木赶紧点头,别看他们开始的时候有大概三四个月是分别在深圳和广州两座城市,但是徐莎他们夫妻隔一天就回家,所以孩子的感觉一点都不明显。

而现在,江枫要离家一段时间,小家伙儿这不就很愁很愁了吗

江枫上前抱起儿子,说“走,我们去找弟弟。”

水水躺在客厅的大沙发上,小脚丫一蹬一蹬,大概是因为哥哥比较活泼的关系,倒是衬托的小水水不是那么活泼,懒洋洋的。

江枫将这一只小猪也一起抱在怀里,说“等爸爸回来给你们带礼物。”

两个小家伙儿齐刷刷的挑眉,真是一对小兄弟呢。

江枫“宝宝在家要好好照顾妈妈,晓得吗”

两个小家伙儿又齐刷刷的点头。

江枫笑着一人啵一下,说“真是两个小男子汉。”

小男子汉骄傲的扬起了双下巴,江枫戳戳儿子的双下巴,说“都吃成胖子了啊。”

小木木撒娇“小胖孩儿,最可爱。”

水水补充“可爱。”

一家人笑了起来。

眼看江枫都要出门了,徐山索性也说“我们出来也快半个月了,这一次我们也打算往回走了。”

妞崽哎呀一声,趴在了沙发上。

古大梅拍拍她,说“你哎呀什么,你不回去上学啦。”

妞崽“还是要回去的。”

虽然在表姐家哪里都好,吃得好住得好用得好玩得好,天气更是好。

但是妞崽还是不想离开爸爸妈妈,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别人的家虽然好,但是总是别人的。

徐山“咱们这次出来时间挺久的,大梅那边请假也挺久的了,这样总归不行。我们占着茅坑不拉屎,村里人都要不高兴的。”

他们的罐头厂,现在是越来越难进,他们如果占着位置还总是请假,怕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徐莎“你们都知道的,黄妙嫦的两个哥哥那一伙儿人,都在我这边拿货。你们考没考虑自己干”

她微笑“这么多天,你们也想好了吧”

徐山和古大梅对视一眼,点头“我们是想跟你商量一下的。”

两个人都生出了不好意思,徐山认真说“我们想拿一批货回去试试看,不过,我们本钱不是很够,所以我想问问能不能赊账一点”

说这个话,他是很不好意思的,但是人家拿货上来就是几千,他真的拿不出那么多钱。

他们全家的存款,也不过就是几百块。

而且,回去了还要生活的,妞崽的学费都是要交的。

徐莎挑挑眉,说“舅舅,舅妈,你们跟我来一趟书房。”

她把两个人叫过去,关上了门,说“这件事儿我跟江枫商量过了,第一批货,我赊账给你们。但是你们卖了,是要把本钱还给我的。如果不还,第二批就不能拿货了。”

亲兄弟还明算账,徐莎这样做已经很好了。

徐山赶紧点头“谢谢你。”

徐莎“我叫你们过来,是想给你们看这个。”

她将放在角落里的袋子打开,这一打开,徐山一个踉跄,差点摔了“卧槽”

生平活了这么些年,他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多手表。

他结巴“这这这”

徐莎开门见山“我的建议是,你们第一批卖手表。这个本钱虽然比衣服贵一点,但是只要价格合适,走量也不会差的。”

她直白的说“不是我不想让你们拿衣服,你们想拿也是可以的,你们拿什么对我都是一样的。但是我还是比较倾向于第一批货让你们拿这个,因为这个体积小。我实话实说,现在往鹏城的火车上走,差不多一大半儿都是拿货的,这火车也乱。你们一家三口带着大包小卷的衣服,我不怎么放心。但是手表这种东西体积很小,你们其实是好拿的,只要你们自己表现的淡定,未必会引起人的注意。而且吧,如果以后你们还想来拿货,我也不赞成一个人单打独斗,你们可以选择跟老黄家兄弟一起走,或者,自己组织人。人多力量大,不然一个人拿货多真的不太安全。倒不是说一定就有什么事儿,但是咱们未雨绸缪。没有必要赌安全啊,真的有事儿不就亏了”

其实徐莎也没想到八十年代这个时候火车上小偷这么多,但是她这边拿货的人多,一来二去,知道的也比别人多。

总的来说,全国治安肯定是不差,还算是挺好的,就连鹏城本身也是不是那种差。

毕竟,大力扶持,总不会让这里乱糟糟。

但是正是因为鹏城的蓬勃发展,大家都来这边拿货,所以这火车站啊,火车上啊,小偷就多了。

这种情况,几十年后都是有的,更不要说现在。

火车站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从来都是小偷聚集的高发地了。

徐莎“你们琢磨一下。”

“听你的”徐山果断“我们没有你见识多,既然你说了,那肯定就是对的。”

徐莎“那我们来谈一下手表。”

徐莎做事情,都是公私分明,她认真“我这里各种各样都有,批发价三十,你们拿回去,卖六十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当然,你们想卖的更高,也随便你们,我都是无所谓的。这些天你们出去逛街,想必也看到别人怎么卖东西了,不用我教你们吧”

说到这里,自己也笑了“其实我也教不出什么,我自己也没有摆摊过,我都是走批发。”

提到批发,徐莎立刻说“你们如果不想摆摊,也可以找人走批发,就是价格降低一点,自己少赚一点,不过走量啊你们节省了时间,还可以再拿货。”

徐山赶紧都记下来“嗯嗯。”

古大梅“那咱第一批拿多少合适”

徐莎“五百”

古大梅一个屁股蹲儿,坐在了地上。

她扒拉手指头,这别说用鸡蛋换算了,就算是自己手脚都用上,也算不清楚要多少钱啊。

但是想一想,就觉得很可怕了。

徐莎“三十块钱一块手表,五百块是一万五。你们卖不完,给我拿回来。”

因为手表不占地方,不然徐莎也不会建议这么多,其实五百块对她来说,真的不多了。

古大梅“”

徐山心跳的都要飞出来了,不过想到这些天这边的人山人海,咬牙“成”

徐莎看他们紧张这样儿,笑着说“你们真的不用这么大压力,卖不完就给我送回来呗反正我这边拿货的人多。”

古大梅一想到这边疯抢一样的拿货,坚定点头“行”

别人都能卖东西,他们咋不行

供销社的手表没有低于一百块钱的,他们本钱才三十,怎么就卖不出去

可以

过完年的日子是忙碌的,原本还热闹的一屋子人,瞬间也空了起来。

徐山古大梅一家离开了,徐鸿伟回部队了,江枫也去了东北。

不过,要说空落落的,也只有那么短暂的感觉,因为,徐莎也很忙,江枫不在,她自己要操心的就更多了。大大小小的事情,虽然各个部门都有人负责,但是一些总的问题都会汇总在徐莎这里。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徐莎和江枫年前的时候都觉得现在这个经营模式有弊端不长久,但是短期近几年可能也确实爆发的高峰,像是过完年,他们这边的订货量变得更大了。

一般来说,五千人的大厂对国企来说都不算是小。

可是,他们五千人的大厂的出货量,竟然还不够拿货,几乎每天都会从全国各地涌过来上百人拿货。厂子几乎是加班加点,徐莎都觉得自己是周扒皮了。

但是出人意料,工厂的工友反而是都格外的高兴。

这个时候大家都是穷怕了的,而加班意味着有钱,谁不愿意呢。

徐莎理解大家的想法,所以也叮嘱食堂那边再增加一点营养,他们食堂已经是相当不错了的,还没听说哪个私人企业的食堂免费吃,这是大家对水木格外有归属感的缘故。

现在在徐莎的要求下,这边每天还有一个肉菜。

虽说那肯定不是随便吃,但是至少保证每人打饭,菜里都是有一片肉。

而且,油水儿大了,人也就丰腴起来。

虽然加班很累,但是好些个人不仅没瘦,反而还胖了一点,这真是让人怪不好意思的。

不过也因为徐莎这边待遇好,他们服装厂每次招聘,人都格外的多。这在哪儿干活不是干,那肯定是想去待遇好一点的地方。不过要说起来,徐莎这边招人,也还真只有有收益肯吃苦的女同志容易进厂。

毕竟,这是服装厂。

徐莎这边的用人,几乎是很明显的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厂办,厂办包括办公室、财务、设计、销售几个部门。

这边差不多二十多个人,只有五个女同志,被称为厂办五朵金花。其中就包括徐莎的助理李澜;还有办公室主任陶玉,陶玉四十来岁,是徐莎学校老教授的大儿媳。

也是这位老教授开始在徐莎资金紧张的时候为徐莎他们单位作保,跟缝纫机厂和布料厂谈分期。

徐莎来回几次认识了他的大儿媳陶玉,一来二去觉得这人飒爽能干,就请了她。

她坐镇办公室,是办公室主任,同时兼任厂办妇联主任,徐莎其实原本想着单独设立一个妇联,毕竟他们厂子女同志太多了。涉及女同志的问题多。但是实际上又发现,其实没有这个必要。

如果真的把妇联单独割裂开,恐怕工作还没有现在好开展。

个中缘由不说也晓得,不管什么时候,女人都比男人更难一些。

如果陶玉是办公室主任,再兼任妇联主任就不同了,办公室这些小伙子,都算是陶玉的手下,让他们干点什么完全没问题。

除了李澜和陶玉,再就是财务部的向晴和另外一个小媳妇儿,这两个人都是负责财务。

厂办的最后一个女同志是设计部的管芯,这也是当时年会的主持人。

他们厂办,就这么五个女同志,其他都是男同志。

不过这也分怎么看,大家是叫五朵金花,但其实要是仔细根据部门来看,也不是五个人。像是整个仓库卖场那边都属于销售部,而那边全是女同志,看起来是工人,但是人家都属于销售部啊

那能说销售部全是男的吗

肯定不是

后勤看来都是男的,但是吧,食堂也属于后勤,食堂也是女同志多。

只能说厂办公室这边女同志少,至于后勤保安女同志就更少了,哦不,是没有。

这边一百来个人,全是退伍军人,徐莎算是所有私营企业里,后勤保障用人最多的单位。不过效果也看得见,他们厂子事儿最少。而除了这两个部门,剩下最大多数几千人就是车间了,车间他们没有用任何男同志,全是女同志,各个大小领导也都是女同志。

而基本上招聘也都是这部分人。

因为保安徐莎都会接受徐鸿伟那边安置过来的人,而食堂基本用的都是他们的家属,厂办则是要考试,就算没有学历,也要有能力。所以真的招聘,只有车间需要人了。

像是最近,厂子明显就不够人用了。

每个月月初的例会,销售科陈盛就直白“徐总,最近拿货量特别大,好几次差点跟不上,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的。”

作为销售部门,他虽然不用去外地跑销售,但是仓库卖场那边都是他们销售科的人。卖的怎么样,他心里是有数儿的。

车间主任王大姐很直白“徐总,咱们现在两班倒,机器几乎都是全天二十四小时开着的,几乎没有人不加班,你看咱们的产量已经很高了,现在再让我们跟,我们也跟不上啊。”

她以前是在国有服装厂上班,只是没想到她丈夫死了之后婆家不做人,竟然非要逼她把工作让出来,使了许多手段,甚至算计他女儿。

她为人刚强,但是不能不管两个女儿。

她被逼的没有办法,丢了工作,娘家不帮衬,她带着女儿离开家乡,在这边扎根,成为第一批进厂的老员工,因为技术扎实为人严谨,现在可是车间主任,手下几千人呢。

短短一年,她是脱胎换骨最严重的。

不管是徐总还是陶主任都给她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她现在凶悍的很。

她说“我这边就算是榨出骨髓来,也跟不上了。而且咱们这个产量跟那些大厂比起来,都不知道高多少倍。”

陈盛也愁啊“这眼看着有钱不赚,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徐莎点着笔尖听他们的话,说“那么就招人。”

她说“既然人手不够,我们就招人。”

招人是对的,但是陶玉还是谨慎了一些“咱们摊子铺这么大,没问题吗”

虽然他们厂子现在红火的沸腾,几乎是处在风口,但是陶玉的本身的经历和性格就是很谨慎小心,并没有完全被这发展完全迷住了眼。

这也是徐莎把她安排在现在这个位置的缘由。

她稳得住。

而且,有时候适时地有人泼冷水,也利于他们头脑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