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救人如救火,叶朔丝毫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叫小路子赶紧把�6�8回信送到大表哥手�6�8上。

看着眼前的一�6�8厚摞,大表哥震惊不已,久久难以回神。

竟然真的能一�6�8一�6�8回答上来……

大表哥几乎是连夜叫人将这些书信送出了上京城。

两天后,一�6�8行十五人,包括曾墨淮曾先生以及他的大弟子等人在内,都纷纷收到了回信。

曾墨淮虽说对洪水治理一�6�8事驾轻就熟,但这回源河决堤非同�6�8一�6�8般,即使是他也觉得枣手�6�8。故而叶朔的回信同�6�8样�6�8也能给他提供更多�6�8的思路。

只是叶朔毕竟远在上京,没有亲眼看到真实情况如何,只能根据他们的文字描述然后给予解答,至於究竟适用不使用,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把�6�8握。

但即使是这些,也足够了。

曾墨淮看到信中那句“源河善淤,善决、善徙,我听先生之言,如今源河两侧北高�6�8南低,恐有南决改道之险,望先生慎辨”之后,表情不由得一�6�8变。

随后他数了数日子,发现距离上次源河决堤确实已经过了将近百年了。

源河本就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6�8改道”这一�6�8说,九皇子如此猜测,倒也并非无的放矢。

大周虽说缺洪水治理这方面的人才,但也并非一�6�8个�6�8都挑不出来,只是人少�6�8,人手�6�8不够罢了。

曾墨淮很快将这件事情告知了与自己共同�6�8治水的两位大人。

两位大人一�6�8个�6�8激灵,三人很快就带众人四处奔波了起来,开始仔细观察起了河流的流向。

发现几十里开外的河岸确实在不断的消逝、崩塌,三人顿时心中一�6�8凛。

随后曾墨淮做出了一�6�8个�6�8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的决定�6�8——

抢收、弃城。

当然,所谓的弃城不是指此处,而是下游有风险的地方,根据曾墨淮的估算,大约有三座城池有极高�6�8的被波及的风险。

而大量抢收的话,今年的粮食产量恐怕不容乐观。

但如果不抢收,万一�6�8源河真的改道或者南决了,那就不只是粮食减产的事情了,整个�6�8大周的根基势必将会被动摇。

源河改道历来不是一�6�8件小事,情况严重了改朝换代�6�8都有可能。

所以做与不做,这个�6�8决定�6�8权很快就交到了景文帝的手�6�8里头。

景文帝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他宁愿最后是虚惊一�6�8场,也不愿赌这一�6�8把�6�8。

很快,景文帝这边就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