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背后到底什么意思不用脑子想,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是什么意思,让他无条件投降
刘皇自己都跑了,蜀都现在是一座空城,所以投降就投降。
于是巴浦让管家和护卫照顾妻子和儿子女儿,他转头就上山,带着万大军投降。
毫发无伤
并且,第二天,楚江开带着一万混合军,半下午就入驻了蜀都。
看着大开的城门,毫无防守,半个人影都没有,他都有些无语了。
楚江开我不觉得我有这么厉害
战十那确实,主要是对手太垃圾了。
楚江开
战十天下承平日久,很多人不会打仗的。
蜀都易主了,就等于告诉天下人,盘旋五百年的蜀国就这么灭亡了。
消息传开后,多少有些震惊。
很多文人雅士聚在一起就是指点江山,预测着蜀国这边的局势几时楚将军攻入蜀都
百分之九十九的文豪大儒预测的都是两年时间,他们琢磨着蜀队再是不能打,也不可能撑不住两年吧
但这才一年不到吧要知道楚将军是去年元宵节后才出了夏京城,他带着一万大军在路上耽搁了一个多月,抵达沧浪城时,其实都已经是初夏了。
也就是不到一年,蜀国就亡了。
很多人难以置信,刘承望他怎么不挣扎一下就那么爽快地带着几万大军西迁了呢
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再一次看到了永元帝的大笑脸,他再一次在朝堂上大肆表扬楚江开。
“哈哈哈哈,子舟真是好样的”
“不到一年时间,就进入了蜀都”
“哈哈哈哈,对了,没有蜀都,以后就是蜀郡城”
“回头讨论一下,看看是叫蜀州城,还是蜀郡城”
“子舟真厉害,不愧是文斓教出来的,虎父无犬子呐”
满朝大臣心中止不住的腹诽,这话都听得耳朵起茧子了,无论楚将军做得再好,在陛下心目中都是楚元帅的功劳。
所以其实朝臣们脑子转了一圈后,产生了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
杨文光、佟池宇等几位重臣顺着队伍鱼贯而出,他们走在最后,下了台阶后,神情都变得有几分轻松了。
“你们说陛下就记得楚元帅,他是不是忘了楚将军是他女婿”
“是啊,我们好像没听到陛下表扬楚将军提过楚将军驸马的身份,转来转去什么功劳都落在楚元帅身上。”
“咱们这位陛下乃是性情中人,但只对楚元帅。”
几个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要不是楚元帅和陛下各自有妻子、子女,他们绝对会怀疑这两人有不正当男男关系。
杨文光眉头紧皱,旁边那位胖胖的大臣略微带了一丝讨好的意味,说道“杨丞相想到了什么”
最近杨家几个子女都在议亲,嫡长子杨嘉逸听说有了人选,但女方似乎有什么不方便,约莫是守孝,所以没有公布,这位大臣想为他儿子求娶杨姑娘。
杨嘉逸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二十二岁了,大弟弟十八岁,大妹妹十六岁,最小的弟弟才十岁,所以他们兄妹人都算是适龄男女。
杨文光双手拢在衣袖里,飞快收敛好表情,好整以暇道“我也想要楚元帅这份待遇。”
佟丞相和一众大臣看着他,纷纷揶揄道“还是别想了,做梦都不行。”
等出了宫,上了马车,杨文光沉下心来思考一件他好像忽视了很久的事情。
尤其是天寿公主出京后,那动作可多了,可谓是一路过关斩将而去。
不过是两个州郡,被她用尚方宝剑当场斩了个人,其中有一个是官员。
心脏猛烈跳了跳,他目光呆滞了半晌,他有一个不太好的念头。
等他回家后,恰好长孙刚要出门,他叫住他进了书房,他拐歪抹角地从孙子这里探听楚家的情况。
“祖父,您是想知道什么”杨嘉逸也不是傻子,祖父这想要打听消息的表情太明显了。
杨文光咽了咽口水“你和楚艇很合得来”
杨嘉逸撇嘴道“姜姑娘和范姑娘可是手帕交,而且姜家和范家乃是世交,我和楚艇等于是连襟吧。”
杨文光“”
杨文光摆了摆手道“没事了,你且去吧。”
杨嘉逸虽然好奇,但祖父不说他也没法知道,而且该是他知道的事情,祖父一定会让他知道的。
枯坐了半日,脑子里把这一年多的事情翻来覆去地复盘过后,他没忍住在半下午去了姜家。
春日,桃花树下,落英缤纷,芳草萋萋,正是晒太阳的好时机。
姜山让杨文光自己斟茶,看他那眉头紧锁的样子,纳闷道“无事不登宝殿,你有事找我”
杨文光左右看了看,微微倾身,小声道“先生,您对天寿公主怎么看”
姜山目光呆了呆,手上的动作凝滞了,好半晌才若无其事地问“你问这个做什么”
杨文光默了,他不是傻子,先生刚才的表情足以说明问题了。
姜山放下茶杯,嘴角抽了抽道“去年,我委婉拒绝过你,我们只是多年前有过交集,现在的身份不适合来往,是你非要往我和老范这里跑的。”
杨文光“”
微微带着一丝凉气的风吹着,少许花瓣落了下来,还落在了杨文光肩头上。
姜山好整以暇道“旁观者清,我们还在蜀郡时,就已经有所察觉了。”
杨文光木着脸,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牛嚼牡丹”姜山没好气道,他这可是好茶,下棋赢来的。
赢来的茶,喝着特香。
“当然,你可以选择向陛下告状,选择悔婚。”
杨文光闷闷道“先生,我怎么可能这么做”
姜山诙谐笑道“这是你自己往套里钻,我阻止你都来不及。”
杨文光郁闷道“陛下对诸位皇子防得严,为何却对大公主没有半丝疑心”
姜山幽幽道“因为大公主是女子。”
“因为陛下皇子多,陛下年富力强,他现在防的就只是诸位皇子,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
“如何来不及大公主即便是再是有楚元帅、楚将军做靠山,她是女子,她要上位,会招致全天下人反对”
姜山喝了一口茶水,笑了笑道“是么那可不见得,你接下来接着看,就会发现大公主会把诸位皇子衬托成渣渣。”
杨文光忍俊不禁道“没那么差吧”
还真那么差呢反正不消几年后,也就是一年后,杨文光回想今天,就十分感慨,那是真的很差劲呐
五天后,朝堂上有御史参奏大公主天寿公主在外胡作非为,说斩人就斩人,即便是公主也不能如此任性
杨文光看着这位御史,似乎是大皇子派系的官员大皇子和四皇子被陷在北疆,他们两派的官员憋屈了一年了,现在是终于想要反击吗
永元帝押中不发,甚至还饶有兴致地和周家福打赌,看看他那女儿怎么反击
怎么反击不过日后,关于这位御史德行不修的绯闻就传遍了整个京城,而且这不是绯闻,是真实的,因为作为御史停妻再娶,二十多年前,他在老家还有原配发妻,但为了攀上齐国公府,他贬妻为妾,让发妻继续在老家伺候他的父母
但在夏国的婚姻法,是不承认贬妻为妾的,妻就是妻,妾就是妾,可以丧妻,但不可以贬妻为妾。
就连皇帝都不可能贬妻为妾,可以册妃妾为皇后,但当了皇后,那就是皇后,皇后可以入冷宫,但除非她死,否则不会再有第二个皇后。
而普通百姓家,妾室永远都是妾室,永远都当不了妻,因为夏国婚姻法不承认扶妾为妻的做法。
就算是先给妾放妾书,再把她明媒正娶娶回来,那也不可能。
当然,这个妾室如果被放出去了,别人再明媒正娶回去做正妻,那是承认她正妻的身份的。
所以,也会有人钻空子,把宠妾放出去,再换一个名字,再转而娶回来。
如果被发现,那当然是作废。
这个御史以私德有亏被责令在家反省,等候通知。
后续是被贬官,贬成七品小官。
他那原配发妻得见光明,他那嫡长子和嫡次子不用再被庶出的弟弟们欺负嘲笑了。
让杨文光十分无语的是,月下旬,外地的消息再一次传来,仍然是天寿公主当钦差大臣,到一个地方清查一个地方,她都成鬼见愁了,有一些胆大包天的富户请所谓的江湖杀手暗杀天寿公主,但被天寿公主给反杀了。
且还把这个所谓的杀手组织给一锅端了后,抄出一叠名单,对着名单开始清算。
外地的那些富商、世家家族一抓一大片,让人无语的是,京城这里也被抓了一大串人。
而且一半是诸位皇子的外家、岳家,或者投靠过来的臣子,户部又赢麻了。
杨文光密切关注着,他觉得天寿公主做的这些,也确实做到实处了。
当前没有哪一位皇子真的能做到这么大公无私,但天寿公主做到了。
要知道那一串被牵连的人当中,也有周家的一些亲戚,但周家屁都不敢放一个,整天关着门,表示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朋友的事情与他们无关。
杨文光再次来找姜山,这次范雍也在,两个老友正在欣赏一盆牡丹花。
牡丹花一般四月份开,但这盆开早了。
“这可是我赢来的。”范雍得意洋洋,他也是和别的朋友下棋、对诗赢来的。
杨文光喝了两杯茶,实在忍不住,才问道“范先生、姜先生,我百思不得其解,天寿公主到底是如何安抚住陛下的”
永元帝就算再是因为天寿公主是女儿而没有起防备之心,但天寿公主做的这些事情,他也不可能一点都不担心吧
姜山、范雍齐齐摇头,范雍送他一个白眼“我怎么知道大公主是如何哄骗陛下的呢”
杨文光“”
姜山老神在在道“就算你我知道,也效仿不了。”
范雍撇嘴道“反正据我观察,陛下现阶段全盘信任的人除了楚元帅,便是大公主。”
杨文光黑线道“楚元帅也就算了等等,莫非是因为楚元帅,所以陛下也不会疑心大公主”
姜山、范雍呆了呆,迟疑了一下,说道“也不是不可能。”
顿了顿,姜山抹了一把脸,困惑道“说实话,我真的对楚元帅很好奇,他远在北疆,近五年也才回京一次,陛下如何对楚元帅这般重的信任”
杨文光嘴角抽了抽道“不知道,只知道楚元帅和陛下乃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五六岁就认识了”
“且先帝去得早恰到好处,陛下又是太子嫡出”大夏传承四代皇帝,第二任、第任都不是嫡出,唯有当今陛下是嫡出。
一群人都研究不透,到底楚元帅给永元帝下了什么药
被惦记的天寿公主,进入四月份后,抵达了中州,她在再一次经受了暗杀后,也很生气。
她本来脾气其实不算好,全都是压着的,这些人一而再再而地刺杀她,她绝对要把他们挖出来。
现在最怕她的是哪些人绝对是中州的那些官员和世家、豪商。
龙案上有很多弹劾天寿公主的折子,而且有些不是弹劾,就是迂回婉转地提醒天子,一个公主掌控这样的生杀大权,不合适吧
永元帝也会想的,他女儿好像确实杀得过分了点,他是不是该收回放给她的权利呢
但紧接着就是他女儿遭受了不下十次暗杀,居然还是那种所谓的江湖中不可见人的杀手组织,这可把永元帝气坏了。
好啊,原来他们是怕女儿去了当地后,把他们清算了,所以有一个算一个,但凡弹劾的、写陈情的官员只怕都不清白。
永元帝把卓盛叫来,安排给他一个任务,让龙麟卫那边查查这些官员,看看谁做了谁的走狗
当然,肯定也有单纯是被当枪使的,只能说这种人好傻。
没见京城的官员都消停了吗生怕步入肖御史后尘。
卓盛在纸条上划掉了个人,又麻溜递了一份厚厚的情报,说道“回禀陛下,这是昨天刚到的,属下刚整理好。”
这其中个官员,那都是背后站着人的,有两位背后是皇子,有一位背后是皇叔。
永元帝有两个兄长和两个弟弟、个妹妹,他们当初雄心勃勃的想要夺嫡,其实刚热了热身,先帝驾崩,作为太子的永元帝顺理成章上位,且没有遇上半点阻碍,因为他们都还年轻,手底下没什么人,闹不起来。
这位皇叔,就是长兄,英亲王。
永元帝的心神刹那间紧绷,冷笑道“朕这大哥”
卓盛默不作声,其实他心中在怀疑,把英亲王抛出来,其实是为了牵绊陛下心思的吧免得陛下把不该用的心思用在公主身上
“似乎朕许久未见两位兄长和弟弟了。”至于妹妹就不见了,她们掀不起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