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页(2 / 2)

阿烺生在皇室,一出生便与皇权血肉相连,这种密切就是皇权本身。

所以,阿烺对天下有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有天生的睥睨众生、包容众生的气度。

面对有所置疑的朝中重臣,阿烺没有丝毫惧意、半分恼怒,她愿意包容臣子的置疑与反对,同时会想办法说服他们,甚至试图指点他们。

这是只有从未向皇权弯过腰的人才拥有的强势与霸道。

儒家讲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皇家人不会这样想,因为对他们而言,家就是天下。

郑太后抚摸着荣烺的小小面孔,想,这个孩子会超越我。

第230章 灯灭之三三

殿下

正文第二三零章

丁相与郑太后君臣多年,他忽然明白郑太后的心情。就像他看到自己的长孙丁欢,那种感觉,并不是得到如何巨大的成就,而是从年轻孩子身上看到的,自己生命的延续。

荣烺转着圈儿的得意了一番,过去逗丁相,“丁师傅,你站这半日,也不替我说话。”

丁相好整以暇,“臣看殿下游刃有余,怎能贸然打断,那不有损殿下的光辉么。”

“丁师傅你是支持我的吧?”

“自然。”丁相斩钉截铁,“殿下深明大义,律法本就不能一味宽泛,若要治好万民,必得会拿捏其中的尺度分寸。”

荣烺熨帖极了,“丁师傅你真是明晓义理之人。”

丁相自然不是拘泥人,他还跟着在万寿宫蹭了顿午膳,下午到荣绵身边当差。相较於荣烺的锋锐,荣绵更斯文从容。

丁相说起朝中对这桩案子的议案,荣绵并不如何在意,“我听公主说起过,那男子委实不堪,略加严惩也是应当的。方御史他们是过於担心了,难道世间男子都似那不成器的一般?这样的事必竟是少数。”

就如荣绵所言,这件案子只是件微末小事。

对朝廷而言,搁平时,更是件刑部正眼不看的民案。

但因此案是荣烺出宫,在帝都府正堂之上旁听的案子,在民间引起的巨大讨论浪潮更在朝堂之上。

连丁欢这样在官学读书的都听说了,如丁璎这样在家里备嫁的也听家里的管事媳妇说趣闻逸事般说了一回。

丁太太掩口道,“竟能这样判?两个孩子都给了女方?那沽酒的女子可是与殿下有何渊源?阿璎你知不知道?”

丁璎笑,“殿下怎么可能认识沽酒的女掌柜?”

她想了想,说,“这案子虽判的前无古人,听着实在解气。”

丁太太快言快语,“哎,真是不容易,她一个女子,能在短短四五年间置下这偌大产业,寻常男人都没这样的本领。正因如此,才遭了忌恨。她那男人也是个蠢的,大树底下好乘凉,媳妇这么会赚钱,他在家教养孩子,一家子和美。有好日子不会过,难怪遭了天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