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2 / 2)

官家 不信天上掉馅饼 2635 字 4个月前

陆大勇今天召见刘伟鸿,主要是为了表明一个态度。李逸风关照过后,陆大勇自然对刘伟鸿的情况比较上心,但朱建国似乎对这个刘伟鸿十分看重,很快就将他提拔到了区委书记的位置上,二十三岁不到的区委书记,实权正科级干部,在整个浩阳地区乃至更个楚南省,恐怕都是头一份。陆大勇也就放下心来,暂时无须多操心。等过得两三年,刘伟鸿年纪大丫几岁,基层资历也差不多了,陆大勇再将刘伟鸿提拔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便顺理成章了。

不料忽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陆大勇便决定要亲自和刘伟鸿见个面了,也到了该表示关心的时候。

「伟鸿同志,听说你是首都人?」

聊了几句案大勇忽然提起了私人话题,脸上严肃的神情自然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和蔼的微笑,此刻的陆大勇,更像是一位忠厚长者,而不是地委书记。

照年龄陆大勇比刘成家还要大一点,乃是不折不扣的长辈。

刘伟鸿忙即答道:「是的,陆书记,我籍贯是首都人。」

「呵呵,怎么会到楚南来工作呢?」

刘伟鸿答道:「我在楚南农业大毕业之后,分配到了青峰农校,在朱书记手下做老师。」

「原来是这样,呵呵,那也是缘分了。像你这样愿意脚踏实地,扎根基层的年轻人可不多见。一般首都人家的子弟,都会想着要回首都去工作的。」

陆大勇眼望刘伟鸿,神情很是亲切。

刘伟鸿微微一笑。知道陆大勇始终对他的出身来历很感兴趣,变着法子想要打听个「实底」。这么大有来头的一今年轻人在自己的治下,一直都是雾里看花,陆大勇心里不能不有点遗憾。不过到了陆大勇如今的层级,自然也不能问得过於直白,不免有**份。

刘伟鸿微笑道:「我是学农的,回首都工作,基本上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还是在基层工作比较合适一点。尤其是夹山区,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群众要致富,很有难度,只能从农业科技化方面着手,也算是学以致用吧。我非常希望,上级领导能重视夹山区的发展。」

很显然,刘伟鸿不大愿意继续谈论自己的家庭出身,很巧妙地将话题引到了夹山区的建设上面去。

陆大勇便闷了一下。

这个小娃娃,城府还挺深的。应对始终是不亢不卑,十分得体,大家气度俨然。越是如此,陆大勇越是小心在意。

陆大勇和朱建国同年,不过朱建国的户口年龄是五十一岁,陆大勇的户口年龄却是四十九岁。不到五十岁担任地委书记,陆大勇的仕途要算是很顺利的,心气也就比较高,心里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更进一步。但要进这一步,难度极大。完成地区领导到省领导的跨越,单纯靠自己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有贵人相助。

李逸风作为省委组织部长,在这个事情上能出力,但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不过李逸风背后的力量,却是能起到这个作用的。

陆大勇在下面,对省级层面干部的背景,也只能是雾里看花,隐隐约约知道那么一点,很不确切。然而李逸风得到了中央首长的认可,却是肯定的。省委组织部长在一省之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中垩央首长的支持,李逸风断然上不到这个位置。

也许,眼前这今年轻人,就是来自那么一个背景的少年子弟?

一念及此,陆大勇心中便是一跳,脸上露出了更加和蔼的笑道:「呵呵,很不错很不错。我们党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就应该有这种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伟鸿同志,你跟我具体谈谈你在夹山区的执政思路吧。」

陆大勇这是下定决心「加大本钱」了。

既然刘伟鸿去了夹山区,陆大勇就得想办法让他出政绩,有了牢固的基础,过得三两年再提拔起来,就不会有人说闲话了。鉴於刘伟鸿年纪太轻,再过两三年,也依旧过於年轻,要迅速提拔,非得有过硬的政绩做基础不可。不然难以服众。

「书记!」

刘伟鸿顿时精神一振。

能够得到陆大勇的全力支持,夹山区的快速发展,就有了更大的保障。或许对於陆大勇来说,只是帮助他出政绩,对於夹山区的干部群众而言,这就是天大的福音了,会因此受益不浅。

当下刘伟鸿打叠精神,开始阑述自己的执政思路。

陆大勇听得很认真,不时插嘴问一两句,或者指点一二,谈话的气氛,益发的融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