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六百三十二章 东南坚守(2 / 2)

神秘让我强大 木恒 6834 字 4个月前

他的家乡,就是多山涧,多大树,地形复杂。

后来他败退时,也是逃回家乡躲藏。

当然还是没有躲住。

毕竟一旦失败,有的是人出卖。

然而方腊的决定,还是引来很多部下的反对。

这些人的反对,其实也很简单。

他们本来就是穷苦百姓,哪有太多见识?

他们想的就是赶紧攻占县城,赶紧享受花花世界。

谁想钻山沟里?

那多辛苦。

如果是要钻山沟,那他们还造反干什么?

现在就可以钻。

这就体现了农民造反的弊端。

没有经过教育培训,没有长远眼光。

最后只能沦为工具人。

而且大部分农民起义都会被地主将领们窃取成果。

“咱家大人,是要称王称帝,进了山沟,又如何号召天下?”方腊的儿子方毫这样对人说道。

“行了,少说两句,先生此

谁会在乎?

总而言之。在这些人的。

安排之下。

看到这些反对者之后,方腊顿时一时无奈。

他也开始犹豫了。

明明知道闻人升的方法是对的,然而却不能执行。

因为手下们不理解。

更加不想去山沟里吃苦干活。

而看到这里,方高一摇头道

“果然啊,这家伙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历史上他会迅速失败也是有原因的。”

“光想着攻击城池,扩张地盘,根本就想不到自己的实力有多少。”

“这样的情况,他不失败,谁失败?”

新手男也说道“只是可惜,如果我们有催眠之术,就可以控制住这些人,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方法去做。”

“好歹能坚持个十几年没有问题。”

“是啊,在山区里打一打,那朝廷根本就是无可奈何的。”

“实际上东南也是多山的,可以再向南去,别说封建朝廷,就是近代皲队都拿那些山没有办法。”新手女也附和道。

闻人升听到这里,点点头。

他们说的都很对。

其实想要坚持下来,并不是很困难。

奈何这就是人心。

一开始人总是觉得时局动荡,造反起来会很简单。

一开始也的确如此。

但等到造反的能量被释放完毕,粮草士兵训练都跟不上,而对方开始反应过来,调集了足够的人马粮草,造反者基本就被镇压了。

唯独进入山中,才是造反者唯一能够发挥出优势的地方。

山中辛苦,粮食转运困难。

而正规军入山,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折磨。

现代皲队尚且困难很多,何况古人。

“算了,咱们的主线任务,只是要求让方腊坚持住。”

“并不需要方腊胜利,其实再过几年,金朝就要南下了,那时候宋军根本没有时间来镇压。”闻人升解释道,

“我们只要保证方腊不完全输掉即可。”

听到这里之后,众人纷纷点头。

而方高一似乎有所觉悟。

他又问道“那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可以提前安排方腊失败后的后路。”

“现在他不听我们的建议,那是正常的。人在上升期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对,做什么都来钱。”

“然而时局一变,就是各方围追堵截,死活难料。”闻人升笑道。

众人点头。

随后闻人升就告诉方腊“您可以去打这些城池。”

“但是孙子有言,胜者先胜而后求战。”

“就是说,先给自己留好后路,立于不败之地,再去与敌人交战。”

“咱们可以把一部分核心部众人安排好,在山中立下隐秘城寨。”

方腊一听这个方法不错,于是他就答应了闻人升,并且调拨给闻人升一千人手就做这个事。

闻人升笑了。

要知道方腊聚众已经数万。

随后起义后,更是多达十几万。

最后被斩杀的就有七万人之多。

当然大部分都是凑数的贫民。

双方就开始按照这个方法去行动起来了。

后面的发展也是如众人所见。

一开始的时候,方腊带人所向披靡。

民众早就苦花石纲久已。

所到之处,纷纷有人带路,开城门。

尤其是那些被破家的小市民们。

他们自己造反没有胆子,但别人造反他们跟着起哄的胆子很大。

仅仅数月,方腊就打下来数十座城池。

其中还包括杭城这样的绝对重城。

一时之间,轰动整个东南。

宋帝惊慌失措,赶紧罢免花石纲,罢免主事人。

而方腊顺势开始称王。

一时之间,他手下众人个个兴高采烈。

一个个被封为国师,将军,护法……

可以说是风光无比。

这时就有人说道“哈哈,我早就知道,那个什么道人就是无能之辈,只会蛊惑大王。”

“是啊,他胆怯如老鼠,如果听他们的,我们此刻,哪能在如此衙门里快活?”

“还在山沟沟里转呢。”

这些人喝酒做乐。

一时之间,完全忘记了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只想有一天就舒服一天。

他们压根儿就想不到,宋廷正在从四面疯狂围堵过来。

来的还是绝对精锐的西军。

他们一路顺水而下。

准备绞杀方腊等人。

闻人升早就准备好了后路。

于是仅仅到了第五个月的时候,败绩就明显了。

一座座攻下的城池,被宋军收复。

野战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明明宋军非常软弱,为何我们就是打不过?”方腊顿时懊悔不已。

他人在江南,没见过西军。

自然不知道西军直到后来还能牵制住强悍的金人。

而金人,正是这个时代最强的精锐。

如此精锐,怎么能是一群民兵对抗的?

如果说到处大乱,还能让对方疲于奔命。

可问题是,所到之处,百姓也迅速安顿下来。

因为皇帝不再收花石了,这让百姓们又有了安居的可能。

于是他们不再支持方腊,而将其看成匪徒。

实际上方腊的队伍,也不可能非常守纪,劫掠那是必然的。

于是随着宋朝皲队开拔和征战,方腊屡战屡败。

毕竟他们的士兵根本就没有经过多年训练,只有很少的人靠着天赋和自身的训练,能充当精锐士兵。

这远远不能和宋朝边军相比。

他们最大的用处,就是让对方千里迢迢而来,靠着天气原因,病死和热死了不少边军。

这也是为什么北方士兵打仗都在秋冬打。

即便是在大饥荒的明朝,江南之地仍然安稳。

何况是在宋朝。

明朝末年的李自成也是经过了多方折腾,几起几落,最后是在遍地灾民的情况下,彻底翻身,利用大量灾民,不停淘汰筛选出精兵,才冲跨了明朝正规军。

而且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明朝最重要的机动力量,被关外敌人给困住了。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