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16)(1 / 2)

玉玺记 石头与水 8763 字 4个月前

空乌云密布,雨越发的急了,望一眼街上,果然冒雨观礼的百姓们也都不见了,穆安之更是恼怒钦天监算的这狗屎日子,这不是给人添堵么。

他气乎乎的放下车帘,小易劝他,“主子莫恼,您先恼了,叫娘娘瞧见岂不心里更不自在。”

“就这天气,谁心里还能自在?”穆安之抱臂郁闷。

直待约摸半个时辰,听外面有人惊呼,“天晴了!”

穆安之立刻一掀车帘探出头去,就见天空阴霾仿佛被一只无形大手悉数拂去,如洗碧空在太阳的万丈金光照耀之下越发澄澈洗练一尘不染。温暖的阳光落在眉眼间,穆安之心中的郁闷亦随之一扫而空,他不禁一笑,“好兆头!”

好兆头!

有此想法的不只穆安之,整个车队随行人员都这样想,尤其是淋雨骑马的禁卫军,他们看的更清楚,几乎是三皇子的迎亲队刚到朱雀大门,天空登时云消雨歇,骤然转晴,倘不是空气中尚有未散雨气,地面尚有雨水积洼,禁卫军身上衣袍未干,大家都要怀疑刚刚那场雨是否真的存在过。

金色阳光洒在三殿下与皇子妃的车驾,车上金顶光芒流转,气派非凡。

车驾一直到玉安殿门前,穆安之下车,大红地毯自殿内铺至脚下,穆安之到彩车前亲迎李玉华下车,然后二人各执红绸两端,穆安之带新娘子往新房去。

一路上台阶迈门槛都有讲究,待到新房,朝哪个方向坐,亦要讲究吉位。

跟随迎亲的诸诰命也到了,热热闹闹的挤了一屋子,宫人端上喜秤,永安侯夫人笑道,“殿下请用喜秤挑起喜帕,从此秤心如意。”

穆安之执喜秤挑起盖头,李玉华被蒙了一路,乍遇光明,眼眸微眯,穆安之那张熟悉的面孔映入她的眼瞳。李玉华心下安定,望着穆安之的眼睛抿嘴一笑。

穆安之将喜秤喜帕将到托盘内,见到李玉华也不禁欢喜,微微翘起嘴角。

宫人捧上合卺酒,永安侯夫人又道,“请殿下娘娘同饮合卺酒,从此恩爱白头。”

二人各执玉制的半个匏瓜状的酒器,共饮合卺酒,穆安之想到什么,突然问,“你早上吃饭没?饿不饿?”

诸诰命忍俊不禁,有些爽快的直接笑出声来,李玉华有些不好意思,“我吃了,三哥你吃没?”

“吃过了。”

永安侯夫人也忍不住打趣,“咱们殿下与娘娘一定合合美美,恩恩爱爱。”

“承你们吉言啦。”穆安之人逢喜事精神爽,坐床上摆摆手,“你们去歇着吧,我跟玉华妹妹说说话。”

“殿下,该是我们陪着娘娘说话,您该去招呼各位亲贵臣子了。”永安侯夫人哭笑不得,也有妇人打趣,“是啊,如今娘娘进了门儿,以后一辈子都在一处,哪里就差这一时半刻的。殿下先去招待亲贵大臣吧,这里有我们哪。”

“可不是么,看殿下,这就离不开娘娘了。”

诸诰命七嘴八舌的打趣穆安之,穆安之实在受不住这群妇人的聒噪,只得说,“给你们叨叨的头晕,好啦好啦,那你们坐着说话,我先出去瞧瞧。”又转头同李玉华道,“有什么事吩咐素霜,她都知道的。再有她不能办的,就打发她出去寻我。”

“殿下只管放心,还有我们哪,我们定服侍好皇子妃娘娘。”

穆安之心说,幸亏玉华妹妹不是你们这样爱叨叨的妇人呐,不然这哪里受得了哟。

婚宴自傍晚开始,陆侯几乎是踩着时间到的,送上礼单,穆安之也很客气的请陆侯入席吃酒。永安侯招呼着他,“来来来,老陆你坐这边儿。”

陆侯来的很早,唐学士也不晚,因陆侯永安侯唐学士都是朝中说的上话的大员,凡是与他们沾些关系的官员,都早早的到了,以至穆安之这里还挺热闹,文臣武将也挺齐全。

穆安之也就是说些酒场上的话,完全没有什么拉拢亲近之意,不过格外敬了陆侯一杯。大家随便说些闲篇倒也自在。

新房内。

宫人摆上酒席,不论冷盘还是热菜皆色香味俱全,李玉华还记得素霜,此时素霜也是一身深红宫装,头上簪了红色宫花,很是喜庆。李玉华对素霜道,“你们先下去吃点东西,一会儿再过来服侍。”

几位宫人微身一福,恭敬退下。

云雁云雀孙嬷嬷上前服侍李玉华用饭,李玉华说,“都累一整天了,坐下一起吃。”

孙嬷嬷先为李玉华盛了碗金丝白玉汤,“这可不成。娘娘宽厚,奴婢们晓得,只是没有这样的规矩。”

宫中规矩讲究,李玉华都与孙嬷嬷学过了,不料却真的这样严苛,她便指了五六个菜说,“这么一大桌子菜,我一人也吃不完,这几个菜你们吃。”

几人谢过赏,仍是先服侍李玉华用饭。

待李玉华用好,素霜等人已经侯在外间儿,一起进来收拾了桌宴,孙嬷嬷云雁云雀下去用饭,素霜素雪在屋内服侍。

李玉华听着外面男人们行酒饮宴的说笑声,“殿下今天肯定得吃不少酒,醒酒汤可预备下了?”

素霜回道,“提前跟膳房的人说了,一会儿就能送过来。”

李玉华点点头,“你估量着些时辰,行宴至半时倘还没送来,就着人去催一催。今天膳房肯定忙活,忙就容易忘事。”

素霜连忙应下。

李玉华指指头上发钗,“首饰忒沉,我顶一天了,你帮我卸下来吧。”

素霜素雪上前服侍李玉华卸下发钗,也去了大礼服,洗漱过后,李玉华要了本书就坐床上看书了。她其实书也看不下去,眼睛一会儿瞟一眼身边的栗子花生红枣桂圆这满床的喜果,一会儿再瞧一眼床头放的龙凤成祥的锦被,帐子是大红的,上面也绣着龙凤吉纹。

烛台上的喜烛都贴着龙凤金箔,喜庆极了。

想到今天是自己成亲的日子,洞房花烛夜就在眼前,李玉华心中一股羞意油然而生,脸颊微微烫红。

三位皇子成亲的大喜日子,穆宣帝陆皇后伴着蓝太后亲临太子宫,蓝太后说,“咱们别大张旗鼓的,也别让太子和皇亲大臣们出来相迎,这样大喜的日子,弄那些排场就不好了,一起乐一乐才好。”

穆宣帝笑,“母后说的是,儿子都听母后的。”

故而,三宫到太子宫门口,太子才知道三宫到了,连忙率众相迎,穆宣帝摆摆手令大家起身,“你们继续取乐玩笑,今天朕与皇后奉太后过来,就是看看新人,咱们大家伙儿一起吃杯酒,同喜同乐。”

伶俐的内侍端上喜酒,穆宣帝陆皇后一饮而尽,蓝太后上了年岁,略沾唇吃了半盅。穆宣帝就在外与太子皇亲重臣说说话,蓝太后陆皇后去新房看新人。

太子妃陆氏依旧大妆在身,蓝太后温言煦语的问了几句,知道她用过膳食,又叮嘱几句与太子好生过日子的话,太子妃恭敬应下。

二皇子宫与太子宫相临,三宫又去了二皇子那里,依旧是这一套。

待自二皇子那里出来,蓝太后与陆皇后道,“你就在太子这里吧,哀家与皇帝到阿慎那里走一走就是了。”

穆宣帝想到穆安之早上竟未去辞他之事,亦是因与凤仪宫有隙,这大喜日子,不易生出风波,索性也就默认蓝太后所言。

陆皇后见穆宣帝亦未说什么,柔顺应是。一直望着慈恩宫的仪仗与穆宣帝仪仗远去,陆皇后在晚风中一挥衣袖,凤袍划过一个翩跹的弧度,“走吧。”

玉安殿也挺热闹,见太后陛下驾到,穆安之起身,过去拱拱手,“皇祖母、陛下怎么来了?”他还挺惊奇。穆宣帝说,“咱家大喜的日子,我们还不能来了?”

“不是,您随便来。我是说内务司给的流程单子上也没这一项啊。”

内务司王郎中不敢搭言,心说,陛下来还不是好事,三殿下你这说的都是什么话哟。

蓝太后笑,“你父皇过来瞧瞧你,我过来看看孙媳妇。”

“玉华妹妹在屋里哪。”就要扶蓝太后进去,蓝太后拍拍他的手,给穆安之递个眼色,“我这里不必你服侍,你和你父皇同大家伙说说话。”

穆安之看穆宣帝一眼,原本他跟大家也挺有话说,穆宣帝一来,倒不知说什么了。穆宣帝登基后第一次遭遇嫌弃的眼神,当下气个好歹。好在永安侯活络会圆场,亲自捧上酒,“今天陛下三子同喜,这样的大喜事,自太.祖立朝,前所未见,臣可得好生敬陛下几杯。”

穆安之也接过小易捧上的酒杯,懒洋洋道,“臣敬陛下,开始还觉着是陛下想省下摆喜酒的钱,才把我们的喜事搁一起办哪。”

“混帐话。”穆宣帝轻斥,对诸臣举杯,“今日我们君臣同乐共饮。”

穆安之再举杯,秀气的唇角噙起一抹笑,“我们再饮。”

穆宣帝掩住杯口,“得有祝酒词,不然喝着无趣。”

“今日三位皇子妃进门,还需什么祝酒词,不嗦。祝陛下荣升公爹,也祝我新婚大喜。”

“的确值得再饮一杯。”

“行了,我们成亲怎么陛下架子见涨。”穆安之先干为敬,“再这样不敬你了。”

穆宣帝真真给气笑,饮过这杯,令内侍再斟一盏,望着穆安之斯文俊秀的脸庞,眉目清朗的五官,其实穆安之生的不似父亲亦不似母亲,但血脉的亲近依旧令穆安帝声音温暖低缓,“成亲就是大人了,安之,愿你健壮平安,如意如愿。”

穆安之歪歪头,“俗。”

穆宣帝不以为忤,拍拍穆安之依旧有些单薄的肩膀,“天下父母心愿,大约都是这样俗。”

☆、三十三章

两宫亲临, 便是轻车简从, 亦是极大气派。李玉华早在屋内听到声音,立刻就有小宫女前来回禀, 李玉华放下书卷, 素霜服侍她穿鞋下床, 蓝太后已是扶着林嬷嬷进来了。

“你不用下来, 在床上坐着吧。”

李玉华福身一礼,笑道,“也不知皇祖母、父皇亲至, 我早早把凤冠卸了, 大礼服也脱了。皇祖母快坐下歇歇。”扶着蓝太后坐在榻上,蓝太后挽着李玉华的手一起坐下, 笑道,“那大礼服我穿都觉累赘,自己家就这样怎么舒坦怎么来才好。”

“我也这么想。”素霜端来瓷盅,李玉华问, “这是什么?”

“今年的新茶。”

“天晚了,晚上吃茶容易失眠,给皇祖母换蜜水吧。”李玉华问, “皇祖母可喜欢喝蜜水?”

“都好。”蓝太后呵呵笑着, 对这个孙媳妇越看越满意, 拍着李玉华的手直笑, 又问,“晚上吃的什么?”

“是素霜她们抬进来的席面儿, 我吃着挺好,有几样菜像是以前在皇祖母那里吃过的味道。”

“你尝的出来,我叫寿膳房专门给你送的。今天阿慎他们兄弟三个一道大婚,膳房极忙,我想着还是打发寿膳房给你送来,这样凉是凉热是热的,吃的也对口。”蓝太后问,“可吃饱了?”

“吃饱了,我足吃了一碗饭,喝了两碗汤,还有许多菜。也是我有福,嫁给三哥,不然搁个穷苦人家,看我这饭量婆家都得挑眼。”

李玉华出身乡间,说话总归不似大户人家一般雅致讲究,好在蓝太后亦不过出身蓝侯府旁支,何况老人家上了年纪,阅历更广,并不介意,笑道,“你该着嫁到皇家来的,我听人说,下了这大半天的雨,你们的喜车一进朱雀门,那雨刷的就停了,老大的太阳就出来了,可不是大大的吉兆!”

“我只听孙嬷嬷说了一回。我就说嘛,我向来无事不顺。那回三哥带我去庙里抽签,签文也说我事事顺遂的。”李玉华完全不知“谦虚”俩字怎么写,蓝太后一夸她,她顺势再给自己面皮贴了层金。

李玉华也很关心蓝太后,“今天皇祖母一下子三个孙媳妇进门儿,大晚上了,您老人家还亲自过来,可得穿厚实些,这一入秋,风就凉。”

太婆婆跟孙媳妇简直一见如故,尤其李玉华道,“我听宫人说父皇也来了,我头一天进门儿,不好出去给父皇请安。皇祖母,我想让孙嬷嬷代我出去给父皇磕个头,就是不知合不合适。”

“好,好。这有什么不合适的,你一番孝心。”蓝太后令孙嬷嬷去了。

穆宣帝坐了穆安之的主位,内侍在旁另设一座,穆安之陪坐。

孙嬷嬷出来,说了李玉华的意思,恭恭敬敬的向穆宣帝磕了个头,穆宣帝对穆安之道,“这个媳妇娶的好。难怪你皇祖母屡次称赞,的确是个心性纯孝的孩子。你好好待皇子妃。”

“我用你叮嘱。”穆安之一幅“您这话真多余”的神色,穆宣帝看在这样懂事儿媳的面子上,只是瞪穆安之一眼,从腰间摸下块玉佩给孙嬷嬷,“把这个给三皇子妃,同她说,嫁进来就是一家人了,同安之好好过日子,她的孝心朕都知道。”

孙嬷嬷双手接过玉佩,回新房复命。

穆宣帝瞥穆安之这幅不识好歹的模样,心说,很该有这么个知礼孝顺的媳妇来规劝一二,说不得能改一改这性情。

孙嬷嬷捧回玉佩,说了穆宣帝的话,李玉华起身正色听了,双手接了玉佩,认真的说,“父皇的话,我定谨记在心。”

蓝太后简直怎么看李玉华怎么喜欢了。

两宫并未久留,李玉华恭送蓝太后直到新房门口,听着外面动静,约是两宫走后,李玉华拿着陛下所赐玉佩对着烛光细细赏鉴。

“唉哟,这竟是块九龙佩。”李玉华有些惶恐的问孙嬷嬷,“嬷嬷,这样贵重的玉佩,我该收么?”

孙嬷嬷笑,“九龙佩向来只有天子能佩,寻常人自是不能收着的,但这佩是陛下亲赏,娘娘收着无妨。”

“圣恩如海,不外如是。”李玉华抚摸着雪白细腻的玉质,赏玩片刻就交给孙嬷嬷,“嬷嬷帮我仔细收着吧。父皇这样恩重,我越发不能辜负父皇对我看重。”她又捡起书读了起来,只自己心下偷偷乐了一回,虽然三哥提到陛下从没什么好声气,可也不能得罪陛下啊,能搞好关系就最好了。这不,就一句嘴甜,就得了这么好一佩,哪儿找这样冤大头去啊!

公公是皇帝,就是这样有权有势啊!

李玉华窃喜的哪里还看得进书去,她神思早飘到九霄云外,直待手中一空,书卷猝不及防被抽走,李玉华猛一抬头,看到穆安之站他面前,“干什么哪,傻呆呆的坐着,唤你都听不到。”